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是哪位神灵转世,是如何能成就霸业的?
我们来看一看,齐桓公一生的经历。
1
这个故事,还是先要从齐国的齐襄公说起。
据历史记载,齐襄公是个荒唐的国君,他与鲁桓公喝酒,醉酒后竟然杀了鲁桓公;还跟鲁桓公的夫人通奸,经常责骂朝中大臣,招致很多人的怨恨。
齐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异母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这两人见齐襄公荒淫无道,知道他早晚会惹来祸患,就出国躲避了。公子纠在鲁国,有管仲辅佐他;公子小白在莒国,有鲍叔牙辅佐他。
周庄王十二年(纪元前685年),齐襄公被朝臣杀死,大家想拥立新君,这时候想起了两位在国外避难的公子。一些大臣便派人暗中到莒国去,请公子小白回来。
鲁国听说齐襄公死了,就想让公子纠回齐国即位,同时还派管仲带兵,在莒国通往齐国的途中,拦截公子小白。管仲带着兵在路上拦截,果然见到了公子小白一行。他暗暗弯弓搭箭,射向公子小白,只听“啊”的一声,小白跌下车来。
管仲以为小白已死,赶紧把消息报告给鲁国。鲁国人认为公子纠已经没有竞争对手,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护送公子纠的部队,行军更为缓慢,六天后,才到达齐国。
其实,公子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只射中他的衣带钩,他假装死亡,命人加快行程,很快到达了齐国的都城。大臣们见小白回来了,就拥护他,做了齐国的国君。
这便是齐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齐桓公。
2
鲁国想拥立公子纠不成,反受欺骗,不由恼羞成怒,发兵攻打齐国。
齐桓公率兵抵抗,结果鲁军大败,陷入了齐军的包围圈。
齐桓公写信给鲁侯说:“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杀他,请鲁国自己杀掉他。而管仲是我的仇人,他差一点射死了我,我非要抓到他,把他剁成肉酱不可。否则,我就要围攻鲁国的都城,灭掉鲁国。”
鲁侯接到信后很忧虑,就把公子纠杀了。同时,把管仲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去。
当初,齐桓公登位的时候,心里的确想杀死管仲的。
他的谋臣鲍叔牙,对他说:“我非常荣幸能做您的臣子。您要治理齐国,我想我可以胜任;但您如果想称霸天下,却非得有管仲不可。管仲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强大起来,你一定要重用他。”齐桓公信任并倚重贤人鲍叔牙,便听从了他的意见,就写信给鲁侯,假装说很恨管仲,实际上却是想把他请到齐国来,重用他。
管仲到达齐国后,鲍叔牙到城外去迎接他,解除了他的镣铐,让他洗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去见齐桓公。齐桓公对他厚礼相待,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管仲来处理。
在管仲、鲍叔牙等贤臣的辅助下,齐桓公整顿齐国的政治,发展齐国的经济,大量启用贤能之士,齐国迅速强盛起来。
3
齐桓公在位的第四年,齐桓公征讨鲁国。
鲁将曹沫率领的军队,连吃败仗,鲁庄公愿意献出一部分土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了,双方在齐国的一个小城里会盟。鲁庄公刚要向神明起誓与齐国签约,这时,曹沫手持匕首,劫持了齐桓公,并且威胁他说:“赶快答应归还齐国侵占的鲁国的土地!”
齐桓公赶紧答应了,曹沫便放下了匕首。
齐桓公脱险后,非常后悔,想不归还鲁国的土地并杀死曹沫。
于是管仲劝说他道:“你已经答应了他,现在又要失信杀掉他,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愤恨之情,但却在诸侯们面前,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天下的支持,万万不可!”
齐桓公于是就履行了诺言,把这次战争中取得的鲁国的土地,都还给了鲁国。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后,都觉得齐桓公言出必行,很讲信用,便都很信服齐国,心里想归附它。于是,有许多诸侯,专程到齐国来,拜见齐桓公,齐桓公从这时起,开始称霸。
后来,北方边境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为了救燕围,出兵去讨伐山戎,一直深入山戎的境内很远才返回。齐桓公把这些土地全部免费送给了燕君,让燕君十分感动。众位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就更加佩服齐桓公。
齐桓公在位之后的第三十五年,召集诸侯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开会。周天子也派代表来参加,还送来了贺礼。
历史上称这次会议为“葵丘会盟”,它标志着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正式确立。
4
齐桓公在位时,宋国国君宋桓公有些高傲,他自以为宋国是一等诸侯,有些看不起齐国。齐桓公组织的几次会盟,他都不来参加。
齐桓公决定出兵宋国,以示惩罚。
齐军走到半路,看到一个放牛人,此人悠闲自得,还唱着歌,大意是说现在世道不平,长夜漫漫。
齐桓公心想,齐国在我的统治下,国势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怎么能说是长夜漫漫呢?于是让人把他带过来。这个人见了齐桓公,依然从容安详,镇定无比,见了齐桓公,只是象征性地拱了拱手。
齐桓公说:“我大齐国,天下太平,万象更新,你怎么这么唱呢?”
宁戚回答道:“我唱的句句属实,你说你齐国百姓安居乐业,你又为盟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他诸侯国没有不听你的,但我觉得您言过其实。我知道你当国君之时,险些丧命;与鲁国交战,又被曹刿打得大败而归。你说你是盟主,可那次会盟,只有四个国家前来参加;后来宋国又悄悄溜走,通知开会的其他十来个诸侯国,都没有参加。还有那次柯地盟约,你被曹沫拔剑相劫,不得已交出汶阳。你又怎么能说:你的命令,其他诸侯们言听计从呢?”
齐桓公大怒,下令把宁戚绑起来斩了。而宁戚却丝毫不怕,反而大笑起来,说道:“别人都说齐桓公开明,礼贤下士,而且度量大,今日一见,并非如此,与昔日的夏桀、商纣一样,是一个昏庸、滥杀无辜的暴君。管仲还专门推荐我来投奔这样的人,看来,管仲也是个没有远见之人啊!”
齐桓公一听,立刻冷静了下来,心想:此人绝非凡人!不然管仲怎么会推荐他呢?于是连忙叫人,将宁戚带回,齐桓公亲自松绑,边松绑边说:“先生莫怪罪,我只是想试试先生的胆量。今日一见,先生果然胆识过人。”
宁戚从怀中拿出了管仲的信,对齐桓公说:“主公,我并非真正辱骂你,如果你是昏君,我宁戚还会在此等候多时,有意投奔于您吗?我只是试试您的气量。”
齐桓公觉得宁戚果然有胆有识,于是与宁戚谈论起天下大事,宁戚分析深刻、明晰,很有道理,深得齐桓公赞赏,所以齐桓公决定重用他,就拜宁戚为大夫,为他准备了一辆车,一起前去攻打宋国。
这一日,齐桓公率兵到达宋国边界,与管仲、陈、曹的军队会合。齐桓公准备下令攻城,宁戚却劝阻道:“主公,我们不能轻易出兵,我们大军抵达宋国边界,宋国不敢放肆,我们应先礼后兵,看宋国能不能心悦诚服地归附我们。如果他们不归附我们,我们再发兵也不迟啊!”
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这时有的大臣说道:“宋国对我齐国首先无礼,无视我大齐,跟他还讲什么礼不礼的,干脆攻打他算了。如果找人去劝说,劝说不成再攻打,恐怕那时宋国已做好了应敌准备。”
宁戚说道:“我大齐军队远道而来,宋国早已知道,不在乎这一时片刻。如果他不归附,一定早已想好了对策。另外,我大齐霸业初成,别人无礼,我亦无礼,岂不是一丘之貉?这样,其他诸侯国也不会心悦诚服地归附我们!”
齐桓公派宁戚前去说服。这时的宋国正处于焦头烂额之中,正在商议对付齐国的办法,准备和齐国生死一拼,忽听有人报:“齐国使臣宁戚来见!”
宋桓公不知宁戚是何许人也,没有听说过宁戚这个名字。宋国有个叫戴叔皮的大臣,对宋桓公说道:“宁戚原本是卫国人,一个放牛的,在路上骂了几句齐桓公,齐桓公反而觉得他有才能,后来拜他为大夫,他到我们这里来,一定是说客。”
宋桓公问道:“我们怎么办?”
戴叔皮答道:“我们到时候看他怎么说,如果有不妥之处,我就扯一下主公的衣服,主公就命人将他拿下。”
宁戚目不斜视,昂然上殿,对两边的武士,根本没放在眼里。见到了宋桓公,宁戚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对宋桓公说:“报告宋桓公一个不幸的消息,宋国已大难临头了!”
第一句话,就说得宋公目瞪口呆,宋公盛气凌人的样子一下子就没了,故作镇定地说:“何出此语?我宋国乃一等公爵国。”
宁戚笑了笑说道:“宋国是一等公爵国,但是并不强大,宋公不礼贤下士,有才能的人不想辅佐您,天下百姓也不归附您,这岂不是大难临头吗?如今大齐兵强马壮,与宋国有隙,大军浩浩荡荡在外安营扎寨,准备随时攻打宋国,宋国岂不危险吗?”
这时,戴叔皮早已忍无可忍,扯了一下宋桓公的衣服,而宋桓公认为宁戚说得很有道理。不但没有下令杀宁戚,反而走下座位,亲自走到宁戚面前,给宁戚看座。这一下把戴叔皮气坏了,可没有办法,君主不下令,臣子不敢妄动,而两边的武士,也都像泄了气的皮球,原来紧握剑柄的手,也松开了。
宋桓公满脸陪笑问道:“大齐国军队压境,我宋国应如何应战?”
宁戚答道:“齐强宋弱,不可硬拼,那样做,不仅黎民百姓受罪,而且宋国国力受损。不如和齐国订立盟约。齐国本次出兵,也并非想与宋国为敌,而是奉了周天子的命令。如果宋国主动议和,齐国一定会撤兵。到那时,百姓一定会为此而感激您,您的威望一定会加强,天下贤士也一定会投奔于您,您也可以借此良机发展国力,强大军队。”
宋桓公听了宁戚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备上了厚礼去见齐桓公。齐桓公非常高兴,没有动用武力,就迫使宋公心悦诚服地订立了盟约。
齐桓公把宋国送的厚礼,全都转给了周天子。周天子觉得齐桓公深明大义,眼中有周天子的地位,十分高兴,又奖赏了齐桓公。而其他诸侯国,也觉得齐桓公不计私利,值得信赖和尊从。
宁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宋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齐国兵不血刃就制服了宋国。
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齐桓公信任贤士,贤士再荐贤士,像滚雪球一样,白球越滚越大,贤士越聚越多。
于是政治开明、策略恰当,上下齐心、民富国强,成为了当时群雄竞驰的皎皎者。
众望所归,似群星捧月;霸业之兴,如水到渠成。
5
齐桓公当政期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诸侯霸主,但他晚年有些昏庸腐化,宠信三个奸佞小人,终于害人害己,去世后的结局不太好。
齐桓公宠幸的三个奸臣叫易牙、竖刁和开方,这三个人用了非常无耻手段,骗取了齐桓公的信任和重用。
易牙是桓公的厨子,齐桓公曾开玩笑地说想尝尝人肉的滋味,易牙就把自己亲生的儿子杀死,将儿子的肉蒸给齐桓公吃。
竖刁为了达到亲近齐桓公的目的,主动阉割自己。
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见齐国强大主动要求跟随齐桓公,为了表示忠于桓公,十五年不回国见父母,其父卫懿公被戎人杀害,也没掉一滴眼泪。
管仲辅佐桓公时,对这三个谄媚小人的意图了如指掌,并十分反感。
齐桓公41年,管仲病重,桓公问管仲曰:“你有什么话要嘱咐我吗?”
管仲说:“我希望你不要相信易牙、竖刁和开方。”
桓公说:“易牙杀死自己的儿子来满足我的欲望,竖刁主动阉割自己来亲近我,开方为了忠于我,十五年不回家,难道对他们还有所怀疑吗?”
管仲说:“正因为如此,才不能相信他们。像杀死亲子、阉割自己、背弃父母这样的事都能忍心干得出来,怎么又能忠于国君呢?这种人是靠不住的。”
桓公问:“仲父何不早说?”
管仲喘息未定说:“这三人就像洪水,我就是国君的堤坝,如今堤坝欲去,恐有横流之祸,望君远之。”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将三人驱逐。但仅仅过了三年,就又把三人重新召回了身边。齐桓公的说法是,“这三个人不在我身边,连吃饭都没滋味了”。
后来桓公病重,易牙、竖刁、开方等人立即原形比露,他们忙于在桓公的十多个公子中拉帮结派,争夺权力,寻求新的靠山,把朝廷上下闹的乌烟瘴气。
易牙、竖刁等人只顾扶持公子争夺王位,桓公死后,遗体整整停放了六十七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臭气熏天,绿头苍蝇满宫飞舞,蛆虫到处乱爬,一直爬到宫外。
齐国从此陷入混乱,再也没能重登霸主地位。
一代真龙天子齐桓公去世之后竟如此悲惨,真令人哀戚不已!
6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诸侯纷争,刀兵相见,每年会爆发数千次大小战争。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上古时期的一个不成熟的文明,从青铜器时代进入到铁器时代,是需要为后世后代奠定一个良好基础的。
而这个时候,诸多的学派百家争鸣,还在不断的提出许许多多的新思想,离统一之期仍然非常遥远。
为了拯救世人,解除苦难,上天派下了大批的先知、宗教家、思想家,还有许许多多的政冶家、文臣、武将,“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事实上,这些先知们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努力!
在几年之前,祖龙已经公开这些秘密,为世人讲述了许多先知的来历。由于种种机缘、业力巧合,很多网友可能暂时错过了这些天机。
有鉴于此,作为左龙的铁杆粉丝,本人再把这些内容分享出来,供各位网友学习参详。
孔子和老子是两位超级神灵,他们从天而降,为世人带来了新的思想,树立了中华璀璨文明的根基。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之后的中华帝国在思想上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儒释道的文化,影响中华一直到现在!
除了会派下先知、宗教家、思想家,还会派下政治家,以及诸多的文臣武将,从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解决人类的问题矛盾。
最伟大的四位真龙天子,都会作为政冶家、或者思想家,下来作为天子,为之君、为之师,帮助和领导世人。
四位真龙天子的都有称号,他们分别是祖龙、白龙、西龙、黑龙,他们会在不同的时期,下来7次。
齐桓公,就是一位政冶家,他也是四大真龙天子中的一位,他就是白龙!
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为了扩大中华的版图,诸多的大小诸侯分裂,开疆拓土,等到重新统一之后,就能把中华的版图充分拓展。
如果没有一个人作为名义的领袖,作为霸主,统领诸国,解决矛盾纷争,老百姓会陷入无尽的动荡与不安。
在这个时候,白龙就秉承了这项艰巨的重任,勇敢的承担起了这样的义务!
祖龙是四大真龙天子之首,是能量最强本领最高的一位,白龙是真龙天子中的第二位。
祖龙和白龙都与中国人有缘,都在中华做君王;西龙、黑龙,则多出生在西方国家。
真龙天子一般在一次文明中会轮转7次,白龙在历史上分别是:
1、齐桓公——姜小白
2、汉高祖——刘邦
3、郭嘉
4、武周女皇——武则天
5、宋太祖——赵匡胤
6、毛ZD
公布这个,肯定引起的争议非常的大。在一个朝代的末世,有歌颂之嫌。眼观很多次,我们会发现白龙有不少所做,后人的争议都是很大的。
“功过自有后人评说”,错误无法否定,功绩也不能抹杀。
白龙也有辅佐的文星,作为丞相辅佐,搭班合作,更好的建功立业,为世人谋福利。白龙的文星,叫“白蟒文星”。白蟒文星,我们中国人是非常熟悉和亲近的,在历史上分别是:
齐桓公时期的——管仲,
汉朝的汉初三杰之——萧何,
三国时期的——蒋琬(这个时代被打乱了),
唐朝武则天手下的——狄仁杰,
宋太祖时期的——赵普;
以及近代的总理——周恩L!
许多次我们都能看到,白龙是天马行空、是非常有文学才华的,豪情万丈,心潮澎湃,霸气侧露!
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意娘(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咏初日(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七律二首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未来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后,白龙还将再次降世,成为《推背图》中另外的一位圣人,“偃武修文、紫薇星明”,“无王无帝定乾坤,来自田间第一人”。
这个时候的地球上,世界联盟已经基本建立完备。
他将继往开来,一方面,继续传下新的理论、启迪世人,一方面,夯实世盟的基础,为人类的文明的进步,再次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