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的起源

伟大的原始神(上帝)创造了恒文宇宙。赋予(也是命令,因为它们是活的)物质各种基本力。

在基本力尤其是引力的作用下,混沌中出现了秩序,抵消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作用,逐渐形成了蜂窝状的宇宙大尺度结构。

——许许多多星团并不均匀散布太空,而是像发酵烘烤出来的面包丝,包围着庞大的空间。

十八金刚和各个层次各个空域的众多神佛到位后,各空间、各星系细节的刻画开始了,不久之后,宇宙所有部分都开始了良性循环,成住坏灭空有,秩序井然。

近几十年,地球航天员开始“登天”,他们看见宇宙这样浩瀚,这样有秩序,往往大感意外,开始怀疑宇宙是不是经过大爆炸自然产生的。

保罗·戴维斯教授写道:

“我们在周遭看到许多证据,表明大自然在各方面都恰到好处。”

“为什么样样都调节得恰到好处呢?成因是什么呢?”

《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一位资深作家说:

“我们对宇宙的奇妙细节看得越清楚,就越难用一套简单的理论去解释宇宙是怎么会这样秩序井然的。”

天体物理学家艾伦·莱特曼指出,科学家“对于宇宙设计得这么有秩序, 认为不可思议”。

“任何完满的宇宙学理论都必须能解释为什么宇宙并没有陷于混乱状态”。

《银河系成长路》作者慨叹:

“对于宇宙,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看出自己知道的甚少。”

许多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宇宙中明显存在的四种基本力,被调整的丝毫不差,令人惊叹,充分显示出这是一种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设计。

1

我们看到:

强核力使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里紧紧连在一起。

由于这种连系的力量,各种元素才能形成。

有的轻(例如氦和氧),有的重(例如金和铅)。

如果这种结合力只是弱百分之二,就只有氢才可以存在。
如果这种力稍强,就只有较重的元素才能够形成,氢却无法形成。

如果宇宙没有氢,太阳就没有燃料,也就不能发出维持生命的能量了。

当然,我们也不会有水和食物,因为氢是水和食物的主要成分。

弱核力控制放射衰变,也影响太阳的热核反应。

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说:

“弱核力比一般核力弱几百万倍。它并不太强,刚好让太阳的氢以缓慢稳定的速率燃烧。这种恰到好处的燃烧速率让地球保持暖和,却不致烧焦。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生存下去。如果弱核力强得多或者弱得多,任何依赖太阳一类的恒星的生物,就都受到威胁。”

——弱核力要是稍强,氦就不能产生;要是再弱一点,差不多所有氢都变成氦了。

科学家相信,弱核力有功于促成超新星爆炸,他们认为,大部分元素都是通过超新星爆炸而产生和扩散的。

物理学家约翰·波尔金霍恩指出:“只要核力稍为偏离现状,恒星就不能制造构成人体的各种元素了。”

碳、氧和铁这些对人类至为关键的元素,就不能存在。

电磁力如果弱些,就不足以约束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活动。这样,原子就不能组合起来形成分子了。
如果这种力强一些,电子就困在了原子核的表面。原子之间就不能产生化学作用,生物也就不能存在了。

在大尺度上,电磁力稍强稍弱,同样会影响到太阳照射地球的阳光。令植物的光合作用变得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进行。也可以使水失去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独有的特性。

电磁力的精确配合,乃是我们生死存亡的关键。

对引力目前没有解释,无论是牛顿的解释,相对论的解释,量子力学的解释都没有触及实质。

人类真正明白其中奥秘,恐怕要等到灵系社会。

在天体系统中,由于质量巨大,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是太阳和地球等天体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形成潮汐。使地球和其他天体,按照它们自身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转。

没有引力,我们所知的许多自然现象和生命形式将不会出现。

我们计算和了解我们的太阳系内各个行星的详细信息、太阳的质量、恒星间的距离,甚至推测宇宙的过去未来,都要通过引力定律(当然,人类还不能认识万有引力并非万有)。

在宏观上,引力更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唯一的一种力。它使恒星围绕星系中心运转,星系围绕星团中心运转,星团围绕超星系团运转,并保持着它们的轨道。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譬如说,恒星的形成,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引力同样被确定的恰如其分,不强不弱(有点莫名其妙)。

电磁力和其他三种力的相对强度,同样十分重要。例如,按照有些物理学家的计算,电磁力相当于引力的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的40次方)倍。在这个数字上多加一个零(10的41次方),看来只是个微小的改变。可是,这就表示引力也按比例减弱了。

莱因哈德·布鲁尔博士指出:“引力较小,恒星也相应较小,恒星内部引力所形成的压力,也就不足以提高温度达到产生核聚变的程度,于是太阳就不能够发光了。”

如果引力按比例增强,上述数字少了一个零(即10的39次方),又会怎样呢?

布鲁尔博士说:“只要发生这么微小的改变,太阳这个恒星的预期寿命就会大为缩短。”构成生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特别是碳、氧和铁),就不能存在了。

正因为四种基本力强弱适中,太阳、地球、水、大气层、地球上许许多多珍贵的化学元素,才能存在,才能发挥作用。

事实上,这是原始神—上帝,在创造我们的四大宇宙时经过复杂计算、天脑模拟演示后精心布置的结果,决非误打误撞。

“人择宇宙论”所谓我们最特殊,恰好处在了无数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个中,更是热昏的胡话。

正如《古兰经》所说:

“祂创造了七层天,你在至仁主的所造物中,不能看出一点参差。你再看看!你究竟能看出什么缺陷呢?”

2

上帝创造宇宙已经远在大约170万亿年前,无论是原子的能量级还是强弱核力、电磁力、引力的大小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生存,碳基生物的出场设计的。

面对种种看起来令人无法相信的巧合,科学家们却告诉我们:这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呵呵!真是高明的很呐!

大爆炸模型推算出的宇宙年龄仅仅为137亿年,与宇宙的真实年龄整整差了一万几千倍,怎么解释?

答案是宇宙一直在局部更新,用佛家的语言即大千世界一直在成住坏灭。

根据现有的宇宙模型,根据所谓宇宙膨胀速率推算宇宙年龄很不靠谱(理由是宇宙根本没有膨胀)。利用望远镜观察最古老的星球上的铀光谱,来估计宇宙年龄(大约是一百二十五亿年)。似乎有点意思,但铀元素可以重复制造,焉知这颗恒星经历了多少次转换?

科学理论时刻在变化,朝三暮四。

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测算三角座星系,改正误差,就认为宇宙的年龄可以从137亿年提至157亿年。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宇宙深处的一个编号为“APM08279+5255”的类星体上铁物质含量,远多于太阳系中任何星体,大约是太阳系中单个星体的3倍左右。

由于天体中铁物质的形成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在对比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宇宙年龄,很可能要大于此前人们的猜测。

常人迷信科学,内行却常常嗤之以鼻。200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波尔·施泰恩加德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尼尔·图尔克这两名理论物理学家,在一篇论文里共同提出了一个理论,宇宙循环论。即宇宙大爆炸发生了不止一次,宇宙一直经历着“生死轮回”。

面对“人择原理”,尼尔教授称:“这简直太糟了,真的该被抛弃了。这个理论就是想说明人类永远不会了解宇宙的奥秘。”

为了找到“人择原理”之外合理的解释,两位科学家利用宇宙大爆炸模型计算宇宙常量,但得到的结果要比实际观测到的宇宙常量大得多,是实际值的10的100次方倍,根本不适合现在宇宙中生命、人类的生存。二人因此推断:

在万亿年中宇宙大爆炸发生了很多次,宇宙常量在每一次大爆炸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直到产生了像我们这样一个宇宙。

尼尔教授说:“我想,宇宙的年龄可能远远大于万亿年。时间没有开始,根据理论宇宙的年龄是无限大的,而宇宙范围也是无限大的。”

循环宇宙论虽然不大正确,但在时间估算上已经有些接近真相。事实是:

170万亿年来,在众神的控制下,在恒文宇宙中,无数的大千世界,星系、星体一直在聚散离合、生生死死,众生在这里谱写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直到有一天,我们的银河系诞生。

3

银河系基本属于“自然”形成,但这个“自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引号。

第一、整个宇宙都是神的创造物,银河系何能独外?
第二、银河系中许多存在人类的太阳系还要归入创造范畴。

银河系中看不见的灵界(佛土、天国、地狱等等)也要归入创造范畴。用人类语言讲,大致就是那些看不见的暗物质,加上还没有发现的不受引力作用的奇异物质。

第三、上天对银河系有时候还是要调整的,不大经常而已。我们银河系的“神佛”就在总体上控制着一切。

自然与创造(神工和人工),很难截然区分。

譬如说无限宇宙(天域)是自然的,但我们的四大宇宙却是创造出来的;
上帝调整好了基本力,令各个星系大体可以自然形成(与邻近星系的距离有时需要调整),包括银河系。但其中的天国,其中的有人太阳系还是需要精心布置;

对人类来说,有日月海陆空气,充满动植物的地球是自然界(其实是神的杰作),但耕地的开垦,村庄、城市的出现却需要人工。

我们居住在城市,却不能住在“清水房”中,要达到舒适,还需要进一步装修——自然与创造呈现出一种层层嵌套的复杂关系。

自然是一种美,人工是另一种美。

天人合一,乃成至美。

中国古代园林有亭、榭、楼、台、堂、廊、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吻合,与山、石、水、泉、池、沼、林、木、草、苔恰当配置。

让草木和鸟兽自然生长、自然化育。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体现天人合一,可谓极具智慧,深得个中三昧矣。

一切佛土、一切天国之构造原则,亦不过如此。

4

由于宇宙已经诞生许多大劫(我估计是170万亿年左右),在我们这个空域,到底曾经存在过多少个像银河这样的星系,实在难以搞清(天上肯定有记载)。

但地球祖龙已经下界近十万次(每次七回轮转),创造人类,御世治民。

许多都是在恒文宇宙的行星上,却毋庸置疑。

最后形成的银河,属于所谓棒涡星系。

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呈漩涡状,很像敲的两片锣。它直径约十万光年,有一个核心球,似乎还有一个棒。

图/银河系

核球厚约1.5万光年,大约400亿颗恒星集中在此。其大约两千亿颗恒星,由数千个星团和星云组成(据推论,应当有18500个星团)。

银河外面,是由稀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球状体,称为银晕和银冕,估计直径达25万至40万光年,总质量约达太阳的一万亿倍。

(有各种估计,在太阳质量的6千亿至3万亿倍之间,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也就是说大部分可能为暗物质。当然,这是科学家的判断)。

银河系到底是两条旋臂还是四条旋臂,五条旋臂,或者更多?科学家也说不准。

银河系里的恒星,成双、成群和成团是普遍现象。但到底是双星和聚星多,还是单星多,科学界同样莫衷一是。

由于我们身处银河系内,要探测银河系的庐山真面目实在是相当困难。

5

科学家用各种方法推算:我们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已经有145亿年或者150亿年(上下误差各有20多亿年)。

欧洲南天天文台的科学家,根据对两颗古老恒星内发现的铍元素的光谱分析,估计银河系的年龄在136±8亿岁左右,其上限都已经突破大爆炸模型137亿年的宇宙年龄。

其实,银河系中第一代恒星具有非常大的质量,超过太阳可达百倍。其聚变反应极其快速,只能生存几百万年或者几千万年,早已死亡。我们今天在银河系中观测到的所谓最年老恒星的年龄,肯定短于银河系的年龄。

银河的中心有巨大的质量和紧致的结构,可能有一个大黑洞。

2008年科学家宣布,他们花了16年时间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追踪围绕银心运行的28颗恒星,证实了黑洞的存在,认为这个名为“人马座A*”的巨型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400万倍或者几千万倍。由于银河球心主要由红色的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几乎有理由相信,这个巨型黑洞是一台垃圾粉碎机。

对于黑洞目前科学界还十分迷惑。

但黑洞既然充当着银河系的中心,那么它在推动宇宙轮回中作用一定巨大。

2010年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和超大阵列无线电波望远镜,发现了距离地球5千万光年的NGC 1068星系超大质量黑洞,不断向太空喷射巨量炙热的气体。科学家就此推断,可能存在一种“黑洞反作用”机制,影响星系的演变。

有人猜想,黑洞所产生的气体,经数十亿年之后,会形成了星云,由星云再产生恒星、行星。
有人猜想,黑洞吸收的能量会把真空中的虚粒子转变为实粒子。
有人认为,黑洞在另一个宇宙中就是不断吐出物质和辐射的“白洞”。
有人认为,黑洞在回收宇宙中散失的物质和能量。

霍金则在1974年预言黑洞会最终爆炸,会对宇宙有一个正回馈。

虽然现在不便挑明,但在一个有条不紊,一直维持严密组织的宇宙中,我们应该相信,黑洞决不可能仅仅扮演一个负面角色。

那里,也许就是负熵出现的关键。

6

银河系是如何产生的?

一位智利天文学说:“银河是宇宙中我们唯一可以仔细研究的星系。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银河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人类知之尚少。

已经出现了几种猜测性假说。

因为银河系与最近的仙女座星系的距离为220万光年,一些科学家认为,银河系是由直径220万光年范围的宇宙物质收缩而成。

另一种不同的银河系形成模型则认为,银河系由几十个较小的星系云并合而成。

星系形成后,个别气体云在引力作用下冷凝并收缩,形成了原恒星。其中心温度达到约一千万开氏度时,氢被点燃,四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氢被耗尽时,某些大质量恒星会急剧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氦星核中心的温度达到1亿度时,氦被点燃。在氦燃烧结束之后,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可以进一步依次点爆碳燃烧、氧燃烧、硅燃烧等聚变反应,生成更重的元素,最终生成铁元素。比铁重的元素如金、銀、碘等,则是在超新星爆炸中产生的。

银河系在过去的1000年中已经发生了5次或6次这样的爆炸。所有热星的演化,必定以三种可能的状态之一为终结: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大爆炸理论认为,“氢原子是一次性产生的”。

这就带来了一个沉重的话题:

由于银河系的恒星工厂正在高速运转,美国加州大学天文学家估计,银河系可能会在10亿年之内耗尽燃料。

虽然银河系中还有几十亿个太阳质量的低温分子氢,但是天文学家已经在思考银河系将来是否也会经历能源危机。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最近观测结果显示,我们的银河系中至少有10,000到15,000个恒星形成区(也有人估计至少有2万5千个)。它们大多分布在距离银河系中心10,000到30,000光年的范围内,在许多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会有恒星形成。在银道面这个新恒星形成的地方,每年总共会生产出5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而且这一生产效率很可能会被提高。

(天文学家近年来在银河系中发现了多个巨大星云,其中充满新诞生的恒星,如猎户座星云距太阳系大约1500光年,就是一个恒星诞生地,有数以千计的新生恒星、以及孕育恒星的星际尘云,我们可以看到刚刚从柱状尘云中形成的“婴儿”恒星,看到非常炽热而活跃的“少年”恒星,完全证明了上述说法。)

按照这种推理,银河会一天比一天黯淡。十亿年后,璀璨的银河,会在我们后人的眼中渐渐熄灭。“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奇迹!

从热寂的宇宙到冷却的银河系,科学家们告诉我们的都是一个死循环。

但在我想来,既然宇宙是永恒的,既然宇宙的年龄实际上已经很大很大。那么,宇宙中一定有一套逆向的机制存在,可以把重元素重新转化为氢氦等等。

是用星系中央的黑洞向外抛射物质的形式?还是其他形式,我们现在还不敢肯定。但去年(2011)发现的银河系中央分离出来的两个跨度达2.5万光年的“气泡”(一个“气泡”包含的能量大致等同于10万颗正在爆发的恒星),很可能来自银河系中心的超级黑洞,却给了我们一点暗示。

7

霍伊尔爵士在《宇宙的本质》一书说:

“……氢正不断转化成氦和其他元素。……既然这样,为什么宇宙差不多完全由氢构成呢?如果物质是无限古老的,这种情形就不可能发生了。既然宇宙是这样的,可见我们不能避而不谈创造。”

他的意思是,众神或者上帝正在持续创造氢原子,以便让宇宙能够良性循环。

按照霍伊尔和我们的宇宙永恒说,银河系转换气体为恒星的速度很快,因此需要新气体持续供应恒星原料,但具体途径一直没有搞清。

2011年八月,国外天文学家有了一个奇异的重大发现:

银河系外快速下落的电离气体云,正在源源不断为银河系提供恒星诞生的燃料。

美国圣母大学物理系的两位教授发现:

“贮藏在银晕和星系际空间的电离气体,维持着银河系的恒星形成过程。”

——来自银晕和星系际空间的大质量电离气体云,正在如下雨般落入银河系的盘面。

他们是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上新安装的宇宙起源光谱仪和太空望远镜成像摄谱仪,做出这一重大发现的。

研究表明,巨大的快速移动的气体云距离银河系盘面相当远,覆盖了天空的很大区域,气体云并没有均匀分布在银河系周围,而是聚集在几个方向上。就像地球上的阴天一样,它们仅覆盖了银河系的部分天空。气体落向银河系的过程中,还会减速。

莱纳教授解释说:

“我们发现了银河系恒星持续诞生的原因所在。知道了这些气体云离我们的距离,我们就能推知它们已经为银河系提供气体原料超过10亿年了。”

他总结道:

“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失踪的形成银河系恒星的气体来源,现在要了解它们是如何到达那里的。”

不管怎么说,发现银河系外快速移动的电离氢云储气池,距离发现完整的宇宙物质循环,可能已经不远。或许在几年之内,“宇宙大爆炸理论”就会失去一个强有力的支柱。

8

上帝创造了一个可以自主循环的宇宙系统。

我们看到:

许多“银河系”,特别是河外的星爆星系,无数恒星正在迅速形成。与此同时,无数的恒星正在衰老、死去。

不稳定的星体大爆发会把能量与物质抛入星际空间,而后星际云又再次凝聚成恒星。

垃圾星体——白矮星、黑矮星、不再爆炸的中子星一类致密天体,很可能都会被无所不在、四出窥伺的黑洞粉碎,一部分物质被喷射出来,另一部分物质则被化为真空能,或者转移到另一空间。

这样久远劫后,宇宙中的重元素和超重元素就不会严重超标。

空即是色,真空能可以还原成有质碍的物质。

人类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小规模上把能转变为物质。他们用粒子加速器,让亚原子粒子以极高速相撞,生产较重的新粒子,已经成功地把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物质。曾荣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说:“人可以把能转变为物质,不外是重复宇宙的奇迹之一罢了。”

对卡西米尔力(一种由于真空零点电磁涨落产生的作用力)的精确测量,已经证实了真空中蕴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

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来源于真空中的电磁涨落。

所以,现代科学中有一派认为,真空是由正电子和负电子旋转波包组成的系统。

2001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曾齐聚英国,研究利用宇宙零点能推动宇宙飞船的可能性,希望实现尼古拉·特斯拉的伟大预言。

百转千回之后,西方科学也终于开始认识“大道”,开始认识“真如”与“梵”。

点击查看:

太阳系的形成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责任编辑:小牛探花。若有版权问题或其他事宜,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6月12日 下午9:38
下一篇 2019年6月14日 下午2:47

相关推荐

phone_iphone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