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养老的?

一个现代社会,一个文明社会,一个好的社会,为老人提供衣食无忧的保障,让老人能够安度晚年,是最应该做的措施。

很多人不知道,“养老”原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是应该由政府负担的。

“养儿防老”是每个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是不养老,道德大棒就轮番打来,仿佛就是忤逆不孝、十恶不赦的大罪……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古代是如何养老的呢?古代难道只有养儿防老,这一种方式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图/东汉养老画像砖拓片(四川博物院藏)

这是一张拓片,川博的东汉养老画像砖,1956年出土于彭州市太平乡。图像主要显示的是,左侧的官员,在指挥手下给老人测量,发放粮食。

看了这张照片,真让人哭笑不得,原来古代的官员也知道宣传政绩,也喜欢摆拍,朝廷要给老人发放粮食,整个PS,赶快就找画师画下来,彰显声誉。

虽然一张拓片说明不了情况,而且,这张画里面的老人画得还不清晰,匍匐在地上,显然是非常惶恐不安和没有尊严的,但起码我们知道了,古代的政府是也是会救助穷苦老百姓的,也一定还有其他的养老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

要分析和明白一个制度的好坏,一个社会究竟好不好,老百姓究竟幸福不幸福,则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所以,要先为大家补充一些背景知识。

因为时代不一样,生产力不一样,一定会有不同制度上的,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这几个指标来衡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政治上,贪官污吏很少。

经济上,繁荣商业发达。

军事上,能够抵御外敌入侵,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比如,像南宋这样的朝代,虽然经济繁荣,但由于军队结构有问题,军事是比较差,就没有办法为老百姓提供安全保障。

文化上,一个好的文化,除了有娱乐活动,老百姓能看书、听戏、喝酒、郊游之外,主要还能不遏制人在思想上的自由。

我们都知道,秦朝以后实施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由一个大一统的中央政俯调控一切资源。那么,古代为什么不能实施民主制度,为什么一定要中央集权才能保障人的幸福呢?

很多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的作者,非常有想象力,穿越回去,征战四方,最后统一天下之后,就开始实施民主制度。其实,小说毕竟是小说,这种见识和想法很很幼稚的。在古代的生产力状况之下,如果贸然实施民主、实施选举,对整个国家将会是一个大灾难。
决定一个国家实施什么制度,与几个因素有关:国土面积、生产力、信息传输速度。

这是因为,中国的领土太大,古代的生产力又不发达,信息传输也不快。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如果北方出现战事,外敌正在烧杀抢掠,正在屠杀老百姓,这个消息传输到北京一般会需要3天-7天。而天子经过决策,大臣商议,一来一回,也需要1周时间。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一个文件,从广州传递到北京基本需要15天时间,即使加急也需要6-10天。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故事记载,一家人举家迁移,基本上都是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两个好基友,友情似海深、基情四射,如果没有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分别之后再想见面,恐怕要半年,甚至十几年都无法见面,只能靠书信往来。

“书信”就是古代的微信,是古代最便捷的沟通方式(信鸽成本太高,可载信息少,在军事用途居多)。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白头搔更短,家书抵万金”,在外地思念家乡的亲人,看到一封家书,看到远方亲友的消息,看到亲友的问候祝福,就会热泪盈眶、泪流不已。

如果在这种生产力、和传输速度之下,还要经过国会商议,磋商个十天半个月,那恐怕城镇早已经沦陷,人的命都没有了。众所周知,民主的效率是非常低的。人的生命是第一权利,只有先保障生命的安全接下来才能衡量是否幸福,如果连生命都没有办法保障,这样的社会制度一定是巨大的灾难。

时代都是在不断变的,一个制度好,阶段不到,同样是不适合实施的。所以,不受到误导,很多人动不动就民主民主,毫无疑问,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庸夫之见,生产力没有达到,贸然实施的话,是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的。

为了更加清晰的解释,我再更近一步的阐述。

实际上,如果生产力更加落后,比如秦朝之前,甚至夏商周时期,当时使用的农耕工具是青铜器的话,连中央集权制度也不能实行。这个时候,传输速度显然是更慢,生产效率显然是更低的,这个时候最好的制度只能是——“封建制度”。

中央政俯是天子,中央国家下面分成许多小国;每一个小国,小国的政俯自己收税,也有自己的军队。如果这个小国的君王太暴虐、无道,群臣就上书天子,请求天子主持公道。从物质方面来说,这个时候的老百姓是更加不幸的,除了吃的差、穿的差,粮食的产量也非常低,还是粗粮。

一个人一出生,基本上已经注定了一生的命运,老百姓整天需要辛苦耕作,没有灌溉设施,如果天气不好,是吃不饱的。这个时候的书是竹简,竹简很重,几部书可能都要装一牛车。想读书,至少得有钱供,读得起书的都是小康之家,一般的贫苦老百姓没有能力。

这个时候的官员选拔,实施的是继承和推荐,用现在的话就是“关系户”+“内定”,寒门子弟要想实现人生升迁,微乎其微,实在是让人非常伤悲。

所以,老百姓叩拜老天爷,祈求风调雨顺,祈求上天能够有一个好的君主,能够对待老百姓差不多,就已经知足了;如果能有勤政爱民的君主,那就感激涕零、热泪盈眶了。

以我们现在如此发达的条件,如果在古代生活几天的话,吃不好、穿不暖,没有娱乐活动,想去旅游路都不通、也需要财力,那恐怕要憋的半死,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到了这个话题,我们要明白这个问题。请问,我们为什么能出生在现代社会,没有出生在古代;也没有出生在几千年以后科技更加发达的时代?为什么人出身会有贫穷、富贵?还有,怎样出生在富贵之家呢?因为,每个人都想有富贵、幸福,都想一辈子快快乐乐。然有的人运气好,出生在富贵之家,有的人却一声凄苦,苦苦挣扎,却仍难逃出命运的捉弄…

这冥冥之中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有,显然这是有规律的。

决定我们命运走向的,是业力和福报。

拿个人的业力来说,如果一个人福报高,命中注定有财运,那么他可能会出生在富贵之家,一生衣食无忧;也有这种可能,年轻时候贫穷,到年纪之后富贵。

拿共业来说,我们和古人相比,能够享受现在的物质条件,所有人的平均福报一定要高;我们和后人相比,和几千年以后的人相比,他们可能开车宇宙飞船满天飞,上天入地、宇宙傲游,有大型的劳动机器人,有打扫卫生的机器人,也有机器人自动导航,不断有各种先进的工具,为他们提供服务,相对来说,现在的我们业力要重。

帮助他人、造福社会就能积累功德。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理论和仪式都是十分相似,祈祷、忏悔能消除过去罪业。消除了过去的罪业,再加上今生积累了很多功德(福报),那么,就下一世就能提高自己的待遇,享受各种好处!

如果功德积累的足够多,那么,就不需要再继续轮回,就可以晋升天界。做人是有很多苦的,即使物质条件丰盛还会有很多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功德足够就能晋升,永永远远享受幸福。

这个人生的大秘密,非常珍贵。

这样的大秘密,可以说价值万金,值得每个人生生世世供养,这样的恩情也要永远铭记,可惜圣人先贤一毛钱都不要。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先贤、圣人、先知,这么让人这么尊敬推崇、热泪盈眶、泪流不已。

如果他们不告诉我们,我们恐怕早茫茫然迷失了,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要是“一步踏错,终身错”,人生短暂,再回头已经后悔都来不及了。

3

当然,如果想成为一个政治家,想为社会造福,则一定要立足现实,不能考虑前世今生的因素。

不能像现在的佛教徒一样,“这个人穷,一定是前世做了孽”,“这个人这辈子命这么苦,一定是做了啥坏事才有这种报应”。如果这样,只听老天爷的安排,那恐怕什么都不要干了,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

“命运在天,努力在己!”

人生是非常有弹性的,绝不是铁板钉钉、钉死的,除了一些先天的因素,人的命运也是能够依靠自己的改变,主要是看人的努力。

“尽人事,听天命”,首先就是要求人要“尽人事”,连努力都不努力,命运怎么会改变呢?

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在古代的大背景之下,古代的人是如何养老,如何保障老人的幸福、衣食无忧呢?

“天子”是老天爷的长子,他的主要任务和使命,就是要代表上天,造福老百姓,让上天的所有子女都享受幸福;只顾自己享福,整日寻欢作乐的天子,是不合格的,没有完成任务的是要受罚的。

那么,做的好标兵,勤政爱民的天子,有哪些办法和途径来保障老百姓的利益,让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呢?

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中国人“孝道”至上,只有“养儿防老”,也只有依靠自己的子女来养老。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研究这个问题,需要查阅许多资料。鉴于网上的资料太杂,需要一点点查找,而国内的资料都在抄来抄去,有详实依据的着实不多,有的甚至有明显的误导倾向,海外的记录则更少。所以,要真是研究这个话题,至少需要两三天查阅。像钱穆先生这样的学者写一本《历代政治得失》这样的书,没有几十年的积累恐怕是不行的,想有自己的独立观点结论,光有知识储备还不行,还必须要有判断的眼光,能够准备识别错误和虚假史料,实在是件非常费力。

鉴于我没有研究过这个课题,时间也不够充裕。花四五个小时查阅了的资料,并没有做研究的学者们那么详尽。

这一点要说明,因为,不懂装懂麻烦是很大的。

4

好,我们来看一下过去的养老制度。

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尊老”更主要是一种礼仪,所以《礼记》中的记载比较多。

夏商周

《礼记》记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翻译过来,就是:古代的国家有很多礼节,虞国用“燕”国的礼节对待老人。

古代的礼节非常复杂,程序非常繁琐,而且又非常耗时,每一个动作,还会有许多造型不同的手势,要专门看这些东西,我们会感觉感觉非常麻烦!孔子就擅长周礼,知道每一个礼节、细节,来历出处。虽然我们已经不知道“燕礼”到底是啥礼节,但鉴于“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燕赵地区的经常出侠客、侠肝义胆,这个礼节应该也是非常礼貌的。

夏朝用宴饮宾客之礼对待老人,殷国以吃饭的理解对待老人,周朝则吸取各国长处,兼用各国礼节。

《礼记·祭义》说:“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这个大概的意思是:走路的时候遇到老人,为了表示尊敬不能和老人并行,遇到小路则要跟在老人后面,遇到乘车、走路、头发花白的老人,要尽量避让。

诸如此类的记载,还有非常多:

《礼记·王制》说,“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

《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总之,就是对待老人要好,要尊敬,要有礼貌,要让老人感到温暖。

夏商周时候的人是很纯洁的,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而且,这个时候不为人知的考验因素已经开始起作用了,人在一步步的慢慢变坏。到了汉代,就只能法律强制执行了。

汉高祖刘邦在曾下令每年十月赐予“三老”酒肉,“三老”是县乡级德高望重并教化乡里的老人。到了汉文帝时期,朝廷正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年龄超过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要赐予他每月粮食一石,肉二十斤和酒五斗;九十岁以上的,要在八十岁的标准基础上,再加赐丝帛两匹,丝絮三斤。

在汉代,还有向长者赐几杖的制度,这种几杖也称王杖,其制度在西汉初年就有,《后汉书·礼仪志》的解释是:“年始七十者, 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

汉代的“老杖”,就是有威望的老人意思。著名导演杨洁女士是一位才女,《西游记》中,孙悟空去化缘,一口一个“老杖”,其实完全是没有叫错。

“老丈人”这个词,也是这么来的。

古代中国人也被称为“汉人”,汉代的政策对以后历代的尊老养老法律和政策影响很大,很多王朝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加大赏赐的力度的。

隋唐

除了法律,还有书籍和教育,比如《孝经》。《孝经》是中国古代一本有关孝顺与孝德伦理的经典,为了普及孝道和养老的伦理,后来的学者们编撰出一大批相关书籍,使得《孝经》称为显学。许多皇帝还亲自和大臣讨论,制定书籍目录。当时纷纷以养老尽孝,为荣耀和处世之根本,整个社会弥漫着敬老爱老的淳淳风气。

隋朝开始,法律就明确把“不孝”列为“十恶”不赦之罪;严禁在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通典·刑三》)

唐高宗时期,就直接把《孝经》作为科举策试的一门基本科目,使得士大夫在求学阶段都深明孝道之大义。实际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现在的课本只会要求背诵“热爱祖国”、“三个代表”、“八荣八耻”、“治国理政”,这实际和古人相比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已充分凸显出,现在的执政者,水平可以说已经差到家了。

宋代

宋代政府,尤其是南宋政府在救济贫老的事业上,表现得最为积极。除了与之前的各朝各代一样赐予老人米豆和金钱之外,宋政府在收容、救济贫病的机构建设方面,彪炳于世。

宋太祖仁义之至,宋朝的经济水平高,对待老人的福利是非常高的。

宋政俯设立的有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都是综合性的福利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南宋时期,一些地方政府又修建了“安老坊”、“安怀坊”、“安济院”,是专门收养孤寡与贫困老人的福利机构。

事实上,福利还不远不止于此,制度化的福利性公墓体系最早也始于宋代,宋在京师汴梁设立“漏泽园”,这个公墓是不要钱的!后又在“京畿近郊佛寺买地,以瘗死之无主者。瘗尸,一棺给钱六百,幼者半之”。

不但在寺庙附近,为老人置办墓地,“京畿近郊佛寺买地”,漏泽园中的下葬品和祭品都由政府置办,还能让人的灵魂得以安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样都是朝代,同样都是政俯,如今的朝代,不但不帮助年轻人赡养老人,老人还买不起墓地、死不起,人去世之后,拉到火葬场,没有几千块,不脱一层皮人连死都死不好。相比之下,大宋朝廷真是让人泪流不已了!

元代

我们都感觉元朝是一个残暴的王朝,实际上,在养老方面,元代也不差。元代在立国之初就确定了对老人的关怀救助政策。

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就下诏天下,老无所依之人的赡养责任应该落在各级各地政府身上。仅仅四年之后,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再次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救济病者和老者。之后,又陆陆续续下令各地建设国营养老机构。

如今的朝廷,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已经明确说,“养老不能靠政俯”、“把养老责任推给政府是无耻”。明朝义军把元朝称为“蒙古鞑子”,现在的政府,竟然连别人眼中的“蒙古鞑子”都不如。

“谁没有一些,伤心事;谁没有一些,谁人负你负我”。

明朝

福利还远远没有结束,对比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历代统治者中,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真龙天子之一、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最为重视百姓养老的,更是让人热泪盈眶、泪流不已!

洪武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老百姓,长年累月的辛劳,他也没有忘记中国的老人。每个时代都有修行人、通灵人,乱世将临的时候修行人最多,曾经有道士要给朱元璋献上一个长生不老的法子,祖龙就拒绝了,他说:

“我所要的是全国人民的长寿和快乐”。

实际上,祖龙从来都是言出毕鉴!

洪武三十年(1397)制定的《大明律》,其中就有规定凡是各类贫穷的老人,如果没有亲人可以依靠,那么地方政府要对其进行收养,否则,相关政府官员要被仗罚六十大板;如果应该给予他们的衣服和粮食被克扣,那么要对相关责任人以等同于“监守自盗”的罪行来论处。

一直到明代灭亡,其中关于政府收养贫穷孤寡老人的这条法令,始终未变!

什么是“不忘初心”?

这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清朝

清代把我国古代国家尊老养老,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样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康熙大帝,这一次做的更好!所谓“民以食为天”,在清朝一共举办过四次“千叟宴”。

第一次是在康熙六十大寿之时,各省派人护送大批老人进京,为康熙祝寿。盛宴设立于畅春园正门前,全国共有三千多名老人参加。席间,康熙命令诸皇子皇孙为老人倒茶,又令他们搀扶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来到御座前,亲自观看耆老们饮酒,以示慰问和奖励。

第二次千叟宴在第二年(1722)接着举行,在乾清宫前,康熙命令皇子皇孙站在一旁伺候老人饮酒,并命百官即兴赋诗,歌颂国家盛世和百姓安康,称为“千叟宴诗”。

第三次是乾隆皇帝时期,在乾隆五十年(1785),当时恰逢文化巨型工程《四库全书》编纂完成,乾隆又喜得五世孙,乾隆皇帝便模仿自己的祖父康熙帝,决定再办千叟宴。于是当年的正月初六,还是在乾清宫,乾隆亲自为一品大臣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赐酒,还赏他们如意、鸠仗、朝珠和养老银牌等物。

最后一次在嘉庆元年(1796),乾隆已禅位于嘉庆。自居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宴请三千多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并与他们共同赋诗三千多首,以纪念此次盛事。

其实,举办“千叟宴”只是一种形式,一千位老人,并不能覆盖到全国所有的老人,这是要体现一种温暖。“天子”是上天的长子,代表上天治理国家,天子就是让人每一个人感到,就是让人每一个老人感到关怀!

一个国家国民是否幸福,一个国家是否有安全感,一个朝代是否是一个好朝代,那就要看这个国家对待妇幼老弱,对待弱者态度!

5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

古代养老是以“儿女养老”为主,政府帮助为辅、家族宗亲支持,同时寺庙、福利院也会提供一定支持。

连古代都是子女赡养,政俯提供帮扶。可惜,我们的教科书,已经悄悄的把“政府提供帮扶”抹去了。

从来没有一个朝廷说过,“赡养老人义务,推给政俯很可耻”。我们要知道,这个大前提是古代的生产力,是非常低下的喔!

工业文明,已经让我们的生产力得到的大幅的提升,现在的政府更应该为养老提供帮扶。

我们更要知道的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工业时代,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比工业时代更加先进,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到灵器时代,实施白由的选举、协商早已经是天经地义,实施全民免费养老早已经是天经地义!

我们同样要知道和要有信心:

政治是为人服务的,
经济是为人服务的,
军事是为人提供保护的,
文化是为了丰富人的生活的,
宗教教条、风俗习惯同样都是为人服务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都是为了人的福祉和幸福!

只要禁锢了人的白由,阻碍了人的幸福,那就一定要改,不论任何个人或者组织!

所以,实现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养老,让每个人都享受幸福,是未来在所必行的,必须实施的!

很显然,这些所谓“子女赡养老人是中国传统”,“子女赡养老人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不赡养老人,就大逆不道、猪狗不如”,根本就是一种“道德绑架”,也完全是一种不负责、推卸责任说法!

当然,如今的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之下,如今的年轻人,暂时还是要勇敢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明白:

赡养、照顾老人,是一个政府应该为公民提供的最根本、最基础、最基本、最起码的保障!

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养老是未来的大趋势,是每一个合格政俯为公民必须实施,必须提供的保障,和我们未来争取的权利!

参考:

陈忠海《古代养老保障杂说》http://www.chinado.cn/?p=6665

郭培贵《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现代启示》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7-11/13/content_1068100.htm?div=-1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养老保险”》http://history.sohu.com/s2015/gudaiyanglao/index.shtml

杨彩霞《古代社会如何处理养老问题》http://history.sohu.com/s2015/gudaiyanglao/index.shtml

《古代政府如何介入养老?》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yaowen/10594.html

杨盼《以孝侍亲:孝与古代养老》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责任编辑:小牛探花。若有版权问题或其他事宜,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月4日 下午6:12
下一篇 2019年1月27日 下午11:13

相关推荐

phone_iphone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